您的位置  行业资讯  汽车

中国碳中和(1372.HK)聚焦高景气赛道获多重突破,价值护城河加速巩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全球各大资本市场都在思考最近一次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发表的重磅声明,其表示将加快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预计在2022年加息三次,以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

这一关键性的表述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由历史数据来看,加息周期的开启,并非什么坏事。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在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从日线看,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的平均价格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第一年通常都会出现稳健的增长,即365天后实现平均回报率约为7.7%。

但是,这一次出现的加息周期,却完全不同于我们之前所经历的任何时期,很多分析师甚至认为这将会成为他们生平罕见的特殊状况。因此,简单遵循过去的经验,有机会将产生巨大的偏差。

于是乎,在空前复杂的内外新形势和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进行周期切换,如何去伪存真,如何重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非常值得每个市场参与者进入深入的思考。

而继续聚焦在高景气赛道,及投资护城河不断加深的企业,也许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最佳选择之一。

确定性投资的精要:聚焦碳中和高景气赛道,把握核心风口

“碳中和”板块或相关领域,无疑是当前及中长期景气度不断走高,及确定性最大的投资方向之一。

无论是碳交易市场,还是在负碳排放领域的CCUS等方面,今年以来均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项目持续落地,碳排放权的交易量持续放大,交易价格节节攀升。

随着年末第一个履约期截止日期的临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火速升温,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截至上周收市,全国碳市场自踏入12月以来成交量达到8736万吨,成交金额约35亿元,分别较上月环比提升约279%和274%,对应的每吨成交均价在40元人民币附近。据公开数据统计,自上线以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3亿吨,累计成交额约53.6亿元人民币。

从海外市场来看,今年欧盟碳交易价屡屡刷新历史记录,从7月底的50欧元/吨攀升到12月的90欧元/吨,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价格年内有望冲至100欧元/吨。

据悉,在碳交易活跃、碳价格日益高企的同时,碳期货的上市正在推进当中。在刚刚召开的中国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发言表示下一步要坚定信心推动期货市场建设,其中便包括了推进碳排放权等期货品种创新工作;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则称,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碳期货上市后,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市场。

正如国信证券预计,随着市场的完善、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将越来越活跃,至203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或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业内预计,长期来看,包括碳衍生品在内的,我国碳资产交易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万亿~3万亿元。如此市场规模,也有望支撑碳排放权成为一个全新的大资产类别。

因此,对应而来,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业务是大有可为的,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趋势。

《金融时报》也指出,全球范围内,更高的碳价意味着企业排放成本愈发昂贵。

这将使得类似碳封存、碳捕捉等CCUS技术的成本效益大幅提升。碳价大幅走高间接改善了CCUS的投资机会,市场开始对这些成本较高的脱碳技术另眼相看了。

业内人士指出,若未来数年欧盟碳价或全球主流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有机会引发相关脱碳项目或技术的大规模投资,从目前发展势头来看,大概率将会成行。这将有机会进一步“解锁”碳中和赛道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机会。

笔者认为,在碳中和赛道内有着重要位置的碳交易与碳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在产业链条向前延伸的碳咨询与碳规划业务,都是有着较强的底层发展逻辑的;而能够直接帮助解决碳排放问题的负碳排放领域,在实现推动碳中和的整个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核心风口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迎来一个难以估量的爆发期、成长期。

毫无疑问,迈入黄金期的碳中和赛道,及以上提到的核心风口,已充分满足巴菲特滚雪球理论中“长坡、厚雪”的定义,在如此具有确定性和成长性兼备的赛道中,势必将会有一众优质的玩家最终能够脱颖而出。

若用价值投资的思路继续筛选,可着重留意那些“护城河”不断得到巩固的玩家,近期接连公告重要事项的中国碳中和(1372.HK)便是其中之一。公司股价从近期最低位起算上涨幅度已超过40%,再次成为港股碳中和概念板块的领头羊。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行情系统)

“护城河”不断得到巩固的领先的碳中和上市公司

作为港股市场内唯一的一家同时从事碳汇资产开发、碳咨询和碳规划与碳资产管理业务,并聚焦在负碳排放领域的上市公司,中国碳中和定然是港股碳中和板块中最为纯正的概念股之一。

今年以来,中国碳中和股价累计上涨约380%,在板块内排行第一,引起市场多方关注。

12月21日,中国碳中和公布了最新的整合碳中和业务战略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分工并强化协调。标志着更清晰的战略蓝图的确立,和更敏捷的组织的组建成功。

公司在公告中指出,认为这是一次“碳中和业务治理与执行”体系的升级,并确定了将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团队,以及多名专业的业内资深人士和技术人员,分别在碳中和业务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导角色。

笔者认为,公司所从事的碳中和业务,其本质是以专业技术与金融两者结合为基础来进行的,中国碳中和在这两个方向,均拥有卓越人才(学历资历均优)团队和业内权威专家团队,就目前来看,公司人力资源的综合实力,在港股市场内碳中和赛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碳中和赛道及上市公司的投资,一般以掌握技术和技术人才等优势作为其衡量价值的重要尺度。在对于业务发展极为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权威专家团队方面,中国碳中和在业内是首屈一指的。

比如我们看到了,由清华大学博士后姜冬梅博士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和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她在碳中和事业、环保产业及碳资产开发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经验和卓越的行业声誉,其曾受邀在联合国纽约总部讲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参与编制《中国–联合国第二次、第三次国家排放清单》,是业内公认的顶尖的权威专家;担任公司碳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庆强先生,其曾在国内外多家大型机构从事过碳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担任公司碳信息技术部联席总经理的两位博士——刘宁博士和朱继业博士,毕业于北大以及南京大学的两位博士,其分别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和中国环境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

在负碳排放业务板块,曾在中国民航局负责节能减排工作,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国际民航组织气候进程的马湘山博士,出任公司工业负碳部总经理,马博士是清华大学博士后,曾任澳大利亚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中国区总经理。该部门的另外一位重磅人物则为陆诗建博士,其将出任公司工业负碳部总工程师,陆诗建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双热泵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经鉴定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碳中和在金融领域的人才建设与人才梯队,一直是它被市场所关注到的优势之一。

比如,管理层团队里的董事局主席陈丹娜女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及美国波士顿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亦拥有CFA专业资格。公司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陈歆玮先生,北大毕业,曾经就职于中金公司、瑞士银行、美林证券、野村证券等担任金融行业负责人,拥有20多年全球资本市场经验和视野。就任公司执行董事和本集团投资委员会主席的邸灵先生,清华大学毕业,曾任软银中国资本常务副总裁和软银绿色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总裁。

可见,公司在金融领域的管理人才,有能力提供包括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或后续融资扩张计划等重要的支持,能够为公司长期发展和投资价值的释放保驾护航。

从以上公告的组织和人才阵容来看,可谓星光熠熠,耀目过人。

简单总结起来,中国碳中和的人力资源实力与以金融和技术相结合的权威专家团队优势,正是构成其高耸的竞争性壁垒的重要部分。

公司碳中和业务各板块、分部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发展相关的重要的岗位,均已各就各位,呈现出的是一副“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状态。

如果说公司此前实施的业务和战略转型是告诉了市场它们要如何做,这一次自上而下的“碳中和业务治理与执行”体系的升级则对外界传递出的信息是为什么中国碳中和能够有充分的能力去推动战略的实施,支撑业务的长期发展和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因此,这份公告可算得上是公司内在价值重塑和“护城河”形成的一次强烈的信号。与此同时,这一公告也将预示着公司在碳中和业务的商业化进程加速。

值得注意的一点,从公告中可知,公司的碳中和业务板块,将分为碳资产经营与管理及负碳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其中碳资产经营与管理包括碳资产管理部及碳信息技术部,而负碳业务则包括工业负碳部及自然负碳部。

笔者认为,公告再次明确和细化公司多个业务的具体发展方向,对于未来高度把握和评估公司投资价值是很必要的,也是对公司业务框架分析进一步明晰。

近期多个重大项目开启和合作的公告,更是充分验证了公司经重塑之后执行落地能力的快速提升。

比如在碳资产管理业务的碳资产管理方面,公司在12月27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集团旗下企业已于近期完成国家自愿减排量和排放权交易注册登记帐户开立,并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帐户的开立。连同2021年7月13日公告的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户和2021年4月29日公告在全球两大自愿减排交易平台(Gold Standard和Verra)开户,标志着中国碳中和在中国国内和国际的碳资产交易与管理多层次基础设施的构建已宣告基本完成,这是其积极拓展全球碳资产交易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碳资产管理业务的碳信息技术方面,标志性事件之一为今年9月份,中国碳中和与百亿市值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银之杰签署《投资协议》,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加速发展碳数字化业务。

由于碳数字化是实现碳咨询和碳规划、碳资产开发、碳交易和碳资产管理等多个环节的重要底层基础,该服务或技术的供给缓慢或将导致严重限制了诸多碳中和业务环节的发展,在影响运行效率之余也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巨大的“损耗”,这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形成较大的阻碍,因此,打破“屏障”是势在必行的事,显然中国碳中和与其战略合作伙伴银之杰结合并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走在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前列。

而另一个标志性事件则为中国碳中和在12月初发布的公告,其表示收到中国黑龙江商务厅中标通知书,将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提供“建设绿色自贸试验区行动计划评估咨询服务”。公司将对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重点产业碳排放水平进行摸底,以2028年碳达峰为目标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双碳减排计划,推动提前实现双碳目标。这也是该公司首次获得的国家级自贸试验区碳中和项目,充分印证着其在碳咨询领域业务实现的重大突破。

如公告内容所述,此次中标的项目将直接覆盖黑龙江自贸试验区20个高新技术园区,涉及4万余家企业,使得公司碳咨询、碳规划和碳中和信息化的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应用场景,并为后续的碳资产开发和经营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从近期的一则公告中,亦可看到中国碳中和在其负碳排放业务的发展方面,同样取得了较为重要的突破。

12月19日晚间,公司公告与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化”)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达成战略合作,并开始碳资产开发。

据悉,拥有22万员工的中国中化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中国碳中和与负责环境科学业务板块的中国中化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达成战略合作这一事件,将成为未来继续深化和扩展与中国中化其他业务板块合作的重要参考“样板间”。据了解,中国碳中和通过与中国中化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环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事件,意味着在与中国中化未来全面合作的深化已是畅通无阻,“绿灯全开”,并且取得了较为优厚的条件和成果,这一事件将给公司业绩带来重大利好,值得关注。

而中国碳中和聚焦在负碳排放领域的碳资产开发业务,能够成功与全球知名大型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充分体现了本集团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和专业水平。类似与中国中化的成功合作模式,有望在未来得到持续的复制。

因此基本可以认为,公司与中国中化达成战略合作事件的出现,也标志着公司在包括碳资产开发在内的负碳排放业务进入到实质性的加速落地发展阶段。同时也将拉动公司碳资产管理分部旗下业务,如碳咨询和碳规划,碳中和信息化及碳资产管理带来相关发展机遇。这一次重大的起点,确实是不容小觑的。

结尾部分

透过近期发生的重要公告和事件,不难总结出,反映中国碳中和长期投资价值的“护城河”,得到了重塑并持续加强巩固,另一方面支撑着公司内生性成长能力释放的业务发展逻辑再次得到了明确和聚焦,并在各业务层面和板块中,成功取得了较为全面性的突破。

以上这些信号的出现,或预示着中国碳中和有望进入到新一轮的成长当中,爆发在即,所以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近期公司股价为何重拾强势,其背后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的。

同时可按此推断,当前的中国碳中和所展现强势或许仅是开始,而有意挖掘碳中和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可密切关注该公司的发展动态。

天心怒 http://www.cityruyi.com/lm-4/lm-2/2087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恶魔军官放我走
  • 编辑:唐志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