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财经资讯  国内

倪匡:余有四好,酒色财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1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四郎

那个认为平生最得意的事是“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的倪匡走了。

这位享年87岁的香港才子,在写出了无数传奇之后,自己终于也成为传奇。

他创造出了影视剧中的“陈真”,此后多年被无数人奉为民族英雄,没人想过那些经典桥段竟是虚构。

他写出了六指琴魔、卫斯理、原振侠等经典人物,有血有肉,天马行空。

这一生,倪匡的小说数量超过三百本,电影剧本超过四百部,至今无出其右者。

所以他自封“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自1957年笔耕不辍,一度同时为12家报纸撰稿的写作狂人,1992年携妻移居美国,留言“自此天涯海角,世事无我,纷扰由他”。

对于后来的互联网而言,倪匡身份众多,却鲜少用作家二字作前缀。

他是亦舒的哥哥,是倪震的老爸,是周慧敏的公公。

二十几岁初到香港,做苦力维生的倪匡在发现小说能赚钱后,在《工商日报》上写专栏,名为“生饭集”。

于他而言,写作只是谋生之法,从不以大师自居。

写作动机,排在第一位的是谋生,第二位的是兴趣,第三位则是没有别的本事。

当被问及是什么令其开始创作小说时,倪匡从不遮掩:因为穷。

这一生,有过贫穷,有过富贵;有过深情,有过风流;有过疯狂,有过执着。

当故人都已远去,夫复何言?晚年的倪匡是孤独的,但狂士不需要多数人的理解。

他早已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为香港新派武侠电影开山

提起香港影视行业数十年的繁荣,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香港透支了百年灵气,才迎来当年的繁花似锦。

自从发现写文章能“生饭”后,这便成为了倪匡的职业,并在文坛留下诸多传说。比如同时为12家报纸写文,在墙上钉了12枚钉子,提笔就写,专栏火爆异常。

后来倪匡为金庸创办的《明报》写连载,自忖写武侠不及金庸,便另辟蹊径写科幻,在1962年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自成一派。

几年后,邵氏兄弟的邵逸夫感觉到黄梅调影片虽然此前收益颇丰,但已经到顶,必然将开始走下坡路,决心打造新派武侠片。

1967年,编剧出身、四十出头的张彻和血气方刚、三十出头的倪匡终于彼此迎来最佳拍档,出手不凡,一部《独臂刀》,不仅成为新派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也让香港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了百万港元。

那个时代的种种,可以从一些电影里管中窥豹。比如王晶导演的《金钱帝国》,正是1963年-1973年的故事:一面是贪污成风动荡不安,一面是风云四起群雄逐鹿。

倪匡的剧本生涯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多年间写出了数百部,在香港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0年,张彻、倪匡再度携手,拍出一部讲述京剧武生关小楼为师兄复仇的故事《报仇》,这部电影不仅让23岁的姜大卫成为香港第一个影帝,也为张彻赢得了第16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多年后,出于对关小楼一角的喜爱,李碧华写出了《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而《霸王别姬》拍成电影后,至今仍是华语电影顶峰。

另一段令倪匡在电影界名声大噪的便是他担任编剧的两部电影,成就了李小龙的盛名:一是1970年的《唐山大兄》,一是1972年的《精武门》。

尤其是《精武门》中塑造的陈真,半个世纪以来多次成为电影电视剧中的主角,以至于很多观众并不知道,这竟是一个虚构人物。

那些年,正是香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张彻与胡金铨则是公认的掀起香港“新武侠世纪”的两大旗手。张彻拍摄的众多佳作,为后来的香港电影奠定了基调,其中许多被后来导演翻拍的经典人物,背后都离不开倪匡的妙笔生花。

1972年的《马永贞》,将这位清末拳师的事迹推到了民国,不仅掀起了黑帮片热潮,更开创了上海滩争霸戏路。后来被反复演绎,这一代观众所熟悉的是1997年电视剧版中的何家劲和电影版中的金城武。

1973年,倪匡和张彻又合作出了《刺马》,这部电影曾被认为是张彻导演的巅峰之作,将暴力美学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十多年后,导演陈可辛也拍摄了这个故事,即《投名状》。

在这样的成就之下,倪匡认为“屡替张彻编剧本”是平生第一得意事,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他自己的小说也多次被搬上荧幕,在他眼里仿佛倒没什么值得得意的,无论是拍摄了十几部的卫斯理题材影视剧,还是《六指琴魔》这样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

知交半零落,江湖少故人

而平生另一件得意事,“曾代金庸写小说”,据说是在1965年,金庸已经连载了《天龙八部》两年,受邀赴欧,连载不能停,便找倪匡代笔。

金庸不作过多约束,只说不能将人物写死。倪匡极不喜欢文中的阿紫,便将她写瞎了。

倪匡还非常有道理地表示,阿紫若不瞎,怎么能与去掉铁头套丑陋的游坦之谈情说爱。

金庸哭笑不得。

但倪匡的神奇操作还不止于此,他还曾替古龙写了一段时间的《绝代双骄》,据说因为写死了不少重要人物,令古龙头疼不已。

好在古龙与倪匡一样,只视写作为谋生手段,于是大笔一挥,这漫长的内容就成了主角的南柯一梦。

自1967年,倪匡结识了同样好酒而洒脱的古龙,引为知己后,二人每每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这样的放浪形骸,大概是金庸做不来的,所以金庸虽对倪匡好得近乎宠溺,倪匡却仍是与意气相投的古龙更为投契。

四十岁生日时,倪匡曾撰自寿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

那时他大概没想到,时已无多这句话,还远远轮不到自己。

1985年,一生纵情声色的古龙病逝,朋友们买来48瓶XO陪葬,并打开瓶盖,与他同饮这最后一次。倪匡泪洒灵堂,还把陪葬的酒喝掉了一大半。

倪匡、三毛守在头七之夜,可惜即便梦中,也未得一见。

此后的倪匡倍感孤独,知己渐少,散落天涯。

1989年,黄霑、倪匡和蔡澜共同主持,在亚视开了一档谈话节目《今夜不高防》。

话题开放不设限,来的都是最当红的明星,在烟酒的刺激下,无话不谈。

张国荣、周润发、成龙、关之琳、林青霞、王祖贤都曾在这档节目中留下经典场面。

可惜这一节目只做到了1990年。

1991年,三毛离世。挚友凋零,知音难觅。

隔年,倪匡与妻子移居美国,留言:自此天涯海角,世事无我,纷扰由他。

此后的江湖,便是儿子倪震与周慧敏、李嘉欣等一众明星的绯闻了。

当年,蔡澜曾为倪匡刻过一章:余有四好:酒色才气。

到了晚年,倪匡对蔡澜说,改为“四大皆空”吧。

远在美国的倪匡,真的近乎“四大皆空”。如寻常退休老人一般,下厨、种花、养鱼。自称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第三。

2004年,倪匡为卫斯理系列做结,名为《只限老友》。文中卫斯理远遁星海,文外倪匡不问世事。

同样在这一年,黄霑离世,享年63岁,从此再无人醉酒登台唱响《沧海一声笑》。

2012年,凭借着对香港电影界的莫大贡献,77岁的倪匡获得了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颁奖嘉宾徐克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拍武侠,不拍科幻,就是在等,等技术成熟了,再来拍您的经典。

拿着发言稿却只说了“谢谢大会,谢谢大家,谢谢”的倪匡回答:这在于你,我无所谓。

那样风云变幻,惊才艳艳的香港电影时代,早已一去不返。

至2018年,金庸也走了。

江湖从此落寞。

孤独的倪匡,终于也在7月3日仙去,不知是去访那群老友,还是如卫斯理一样遁入星海。

曾经,写武侠的金庸、写科幻的倪匡、写音乐的黄霑和写美食的蔡澜各领风骚。如今,四大才子已失其三,知交半零落,江湖少故人。

而那透支的百年灵气,更不知何时才能复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三水压倒山,丹铁神功,美女喷潮
  • 编辑:唐志刚
  • 相关文章